专利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日前美国两位学者的研究又再次对此发起了挑战。根据一项实验的结果,他们认为专利制度不但在促进技术革新上效果甚微,或许还会对科技创新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相关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哥伦比亚科技法学评论》杂志上,论文全文刊载在著名的社会科学研究网络(SSRN)网站上,可供免费下载。
为了检验专利制度对技术革新的影响,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唐纳德克伯伦学院的比尔·汤姆林森和堪萨斯大学法学院的安德鲁·托兰斯联合开发了一套在线系统,以模拟美国的专利系统。一批毫无知识产权知识背景的法律系大一新生作为受试者参加了该项实验。
该系统通过一个抽象模型可对创新的过程进行模拟,其中包括一个具有潜在创新成果的数据库和一个通过专利许可而联系起来的用户系统。使用该软件的用户可对专利进行申请、转让、买卖、侵犯、实施等操作。在该系统下,用户可对没有专利保护、有专利保护以及开源与保护相结合三种制度环境下创新过程进行体验。最终效果由发明的数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获取财富的能力这三个尺度来进行衡量。
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专利保护制度的环境下,受试者更易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而另外两种制度下,受试者的表现则都较为平庸。
汤姆林森说,通过实验他们发现专利制度并没有起到促进创新的目的,反而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或者是在能够通过开源获得创新成果的环境中创新成果更容易产生。托兰斯说,目前的专利法基于一个世纪前的古老假设,即专利推动技术进步。但如今这一假设已经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
上一条:没有记录 下一条:没有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