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讯 今年上半年,上海专利申请量走出了一个“V形”的触底回升图形,创新活动重又进入活跃期。根据昨天最新公布的专利数据,来自企业的专利申请反弹最为强烈,这与经济复苏的态势相吻合。 根据国际惯例,当经济发展遇阻时,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会更谨慎,从而影响专利申请量。今年一季度,上海专利申请量曾出现多年来罕见的负增长:前三个月,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0.9%。 不过,专利申请的下降趋势在二季度就得到了扭转。4到6月,本市专利申请总量同比增长幅度达48%,一举补上了前三个月留下的缺口。合并今年前6个月的统计数字,上海专利申请总量达到2.92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1%。 反弹态势最猛的是企业,为专利总体实现增长贡献最大的也是企业。前三个月,本市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下跌超过21%,但4-6月却急剧回升,增幅达58%。截至6月底,企业申请占专利申请总量的64%,遥遥领先于大专院校、个人、科研院所和机关团体的申请量。 深入分析数据还可以发现,在本轮“V形”探底过程中,上海专利申请不仅保持了总量增长,同时还成功地挤出了相当数量的“专利泡沫”。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本市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三大类专利申请并非“全线飘红”。其中,技术“含金量”最低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下降了17.6%;而“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则强劲增长了25.2%。 专家表示,近年来,通过政策杠杆,上海的政府主管部门一直在进行专利结构的优化调整——根据修订后的《专利资助办法》,政府为外观设计专利提供的政策性资助只有发明专利的1/10;同时,政府部门也有意识地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加以严格控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实现专利结构优化,上海甚至愿意付出牺牲总量增长的代价。实际上,上海一季度专利申请之所以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因为外观设计专利出现大幅下降。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上半年,本市新增的专利申请中,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所占份额分别为37%、32%和31%,按照技术含金量排序,正好形成了一个健康的“倒金字塔”结构。去年同期,这三者的比例分别为33%、25%和42%。
上一条:没有记录 下一条:没有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