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电企业应对出口壁垒有了新突破。昨日,中国彩电企业有效应对出口壁垒的中国彩电专利预警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正式投入运营。中彩联常务副总经理田卫平今日还向网易科技独家透露,应对国外专利大棒的中国彩电专利池将在二个月内正式成立。
我国彩电陷入专利危机
历时20多年的发展,中国彩电业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支柱行业之一。近年来,我国生产和销售的彩电占全球一半左右。但彩电技术从模拟向数字转变的过程中,国产彩电企业面临知识产权壁垒。昂贵的专利费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彩电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007年3月,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自2007年3月1日起,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电视必须是数字电视,同时13英寸以上的电视必须符合先进制式委员会(ATSC)标准的技术规范。而要达到ATSC标准的相关技术规范,将不得不用到ATSC会员企业的相关专利。
据了解,已经有汤姆逊、LG、索尼在内的多家ATSC专利所有人向中国彩电企业发出了ATSC专利清单,每台数字电视征收41美元的专利费。由于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彩电利润很微薄,以CRT彩电为例,平均一台只有2美元~3美元,数字电视面临昂贵的专利费, 使中国彩电企业难以维持生计。
这是继中国DVD行业遭遇专利危机后,中国彩电行业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专利危机。对此,中国彩电企业不得不奋起抗争。
中彩联艰难谋求专利破局
2007年3月,在中国电子视像协会的倡导下,由TCL、长虹、康佳、创维、海信、厦华、海尔、上广电、新科、夏新等十家中国彩电骨干企业,每家出资100万元的形式,联手成立了深圳市中彩联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任务之一是如何降低国外彩电企业征收的高额专利费。
中彩联成立后,首先担负起同国外彩电专利权人进行集体谈判的重任,抑制国外专利权人漫天要价。
据了解,经过中彩联和国内彩电企业抱团应对国外企业,历时2年的艰苦谈判,目前已将41美元的专利费降至28美元。
在与国外企业谈判之际,中彩联加紧中国彩电专利预警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和中国彩电专利池的建设。
中彩联田卫平表示,只有建立中国彩电专利预警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和中国彩电专利池,提高彩电专利管理水平,提升整个彩电行业的创新能力,中国彩电企业才能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实现从彩电大国进入彩电强国。
因为一台数字电视所牵涉的专利有上万条。哪些是已经申报的,哪些是过期的,哪些是有用的,如果不建设一个全球彩电专利数据库,就无法仔细甄别中国彩电企业到底使用了哪些彩电专利。
经过两年的筹备,昨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知识产权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局和深圳中彩联公司共同投资近500万元建成了中国彩电专利预警信息服务公共平台。该平台包容了全球主要地区彩色电视专利。目前共有专利7049件,其中北美相关的专利2158件,欧洲相关的专利592件,中国相关的专利4299件。
该平台可避免企业进行侵权技术开发达到规避设计,同时可为各彩电企业的开发定位、市场销售决策等提供帮助。还有利于中国彩电企业建设“专利池”。
彩电专利费将降至20美元以下
田卫平今日向网易科技独家透露,中国彩电专利池目前已基本建成,最迟二个月内将对外宣布正式成立。
借鉴欧美日韩彩电专利的发展经验,中国彩电“专利池”将收集国内各彩电企业的彩电专利,目前已有2000余件。其中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就有几十项关键专利。同时专利池还购买国外彩电专利,也向国外彩电企业收取专利费,并与国外企业合作,联合推进技术发展,实现专利交叉授权,让我国的标准和专利发挥作用,抵挡国外专利的威胁;并让技术专利走出科研院校进入产业,振兴内需市场。
田卫平表示,“下一步,将立项制定专利标准。并逐级申报,最终至国家标准委审批通过。明年,至少有一半的国外彩电专利持有人将与中彩联签署专利协议。随着中国彩电专利池付出水面,可以通过专利互换的方式摆脱专利费的困扰,今后两年内,有望将国外彩电的专利费降至20美元以下。”
按照中国电子视像协会的预测,2009年中国彩电企业的平板电视出货量将超过2500万台,届时国外彩电专利权人将更加关注中国彩电企业的专利费问题。显然,中国彩电的海外之路异常艰难。
上一条:没有记录 下一条:没有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