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知识产权及标准部全球CEO、飞利浦全球副总裁陆毕德日前在北京接受了多家媒体的专访。陆毕德先生认为目前全球专利专利申请的数量呈高速增长趋势,明显有过热的趋势,他建议应降低专利申请的数量,提高专利质量。以期达到节约成本,持续创新的目的。
全球专利申请过热
目前全球专利申请的数量呈高速增长趋势。陆毕德先生认为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基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在全世界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申请专利。随着全球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多,造成了在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趋势。其二是以前老牌的美国、欧洲企业一直在申请专利,现在新兴的企业也在积极地申请专利,这也是造成专利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特别是“金砖四国”更明显,过去四年里专利申请数量在高速增长。
陆毕德表示,他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企业自身的发展,会有更多在中国产生的专利到海外进行申请。
中国会成为知识产权申请的主力
陆毕德认为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趋势会持续下去。未来中国会成为知识产权申请的主力。从2000年到2008年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和申请人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最开始外企在中国申请专利数量几乎占到一半,到2008年国内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国外企业。
陆毕德说:“目前中国企业主要是在国内申请专利,但越来越多中国的企业会增加他们在中国以外地区的专利申请,所以他们也会对全球专利申请数量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企业也会受益于政府的激励计划,坚信中国会成为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很强的国家。”
2008年全球PCT专利申请排行榜。专利申请份额最大的是美国,而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和韩国,相比前一年几乎增长了12%。可以看到,中国在专利申请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应对金融危机减少专利预算
2008年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对很多企业都有持续的影响。陆毕德说“我们接触过很多国外的跨国企业,通过统计数据,显示出在很多西方国家企业整体专利申请下降了5%到10%。”他认为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每个跨国企业都有很大的压力,需要减少自己的成本,其中也包括减少专利申请方面的预算。
陆毕德表示,基于跟其他企业做知识产权管理的同行进行的沟通,他得出一个结论,大部分企业希望专利数量申请方面维持稳定,但要减少过去保留的专利的整体数目,从而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专利体系每年都要付管理费,减少原来的库存量也可以减少很多的成本。专利的维持费和管理费是递增的,如果把整个“专利家族”减少,终止一些或出让一些,很大程度上会节省部分成本。
专利申请累积意味着质量降低
陆毕德强调,如果很多企业都来减少“专利家族”整体数量,就意味着各国的专利申请收入会减少。所以各个国家专利申请办公室会改变收费模式,增加初始阶段的费用,减少后期的维持费用。
陆毕德认为,随着这几年全球专利申请数量的高速增长,专利审批机构已经没有能力去处理和评审专利的申请。专利审批机构没有被处理的专利申请会越积越多,比如欧洲有超过50万的专利申请没有被审查,美国超过85万,日本有87万。全球加起来有400万项专利没有被审查。所有的专利审批机构都希望把这些堆积的没有处理的专利处理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快速地走完流程,这就意味着会牺牲质量,牺牲审查中的关注力,也意味着专利的平均质量在过去十年里实际是在降低的。
专利申请过易导致研发投入减少
陆毕德表示,很多企业觉得申请专利已经不是件难事了,很小很小的改进和技术创新都去申请专利。一项统计证明,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和产出专利的对比,1998年是平均120万美元生产出一个专利,到2007年平均80万美元产出一个专利,这也反映了专利的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专利的质量逐渐降低,对很多领域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果一个企业用一项质量不高的专利,甚至一开始就不应该被批准的专利,去告另一家企业,甚至诉诸法律,可以想象这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这种现象会使得大众开始质疑专利体系是不是由刚开始建立时激励创新变成阻碍创新。
陆毕德认为,确实有很多专利给予了非常多的小的创新,特别是美国的专利体系是需要改革的,某种程度上欧洲的专利体系也需要改革,这样才可以提高专利的质量。这些现象被媒体报道,给公众留下非常负面的印象。举个例子,美国NTP起诉RIM,最后他们达成的协议是6亿美金。一般的大众都会觉得这种诉讼太不可思议了。
在美国,以前所有在阳光下的项目都可以被申请专利,这引起了争论,产生了一些敏感的议题,是不是真的应该给他们专利的权利。比如商业模式,亚马逊现在想申请一个专利,即点一下鼠标就可以订购物品,这就受到了质疑,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保护。另外一个专利是很有趣的,花生酱加上果冻所做的三明治也要申请专利。类似于这样的例子使得整个专利体系给公众以一种很不好的形象。
提高专利质量
对于专利过热问题的解决办法,陆毕德认为应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也是飞利浦最熟悉的切入点。陆毕德认为专利体系首先应该保证高质量的专利,审批应该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申请人要付的费用是合理的。
高质量的专利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比如一个企业希望在某个特定的技术领域做研发,目的是很明确的。需要知道在那个领域有哪些重要的专利你有可能会侵权,如果不清楚答案,或者有很多类似的专利还在评估中,那你就需要思考到底要不要投入,因为你不知道最后会不会造成侵权。
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更多的国家申请专利。现在在提倡开放式创新,在互相协作的趋势下,在各个不同的国家都要申请专利这也是有必要的。一个企业要想在全球其他国家申请专利,就必须在其他国家登记申请。这就有一个问题,例如有一个创新的理念,这个国家给你专利了,可能另外一个国家却被驳回,这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非常需要一个统一的专利体系,一个申请人需要有明确的判断,如果在一个地方能取得专利,确实在其他国家也能取得专利。这样的体系能够建立,就会缩短整个流程,成本也应该可以降低。
各个地方专利审批机构有一种趋势,为了减少堆积待处理的专利数量,采取的一种方法是驳回新的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成功率从1992年70%降到2009年的50%,但这种趋势并不能增加专利的质量。从长期的效果来讲,这么做可以减缓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但一个企业被驳回的次数太多,他就会三思而行,只有当一个专利真的很好的时候才去考虑申请。这样从专利审批机构的角度来讲,也会减少堆积的等待处理的专利申请数量。
建立审批高速公路
另外一个方法是两个国家的专利审批机构可以达成双边协议,专利在一个国家经过审批之后,另外一个国家可以认可,这样加快专利审批过程,这就是“审批的高速公路”。目前双边专利审批机构协议中有14个国家都有彼此之间的协作,但和约又不是完全等同的,所以这个体系也是非常复杂的。怎么能够使专利系统变得更好?应该先基于全球已经有的PCT专利申请框架。PCT是一种已经建立的涉及到142个国家的专利申请体系,流程非常清晰,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很多专利办公室并没有完全有效地使用PCT框架,因为很多事情他们都重新又做了一遍,说明这个框架体系还有待提高。陆毕德表示,他相信如果能够更有效地使用已有的PCT框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待处理的专利申请数量。
陆毕德最后总结道,“总体来说,专利申请人如果可以更有选择性地,只把优质的创新申请专利,同时全球专利审判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协同工作,我相信现在的专利体系是可以继续维持的,并且能够满足全球范围内正在持续增长的专利申请数量。” (本文来源:人民网 )
上一条:没有记录 下一条:没有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