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南省濮阳市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评审会上,一组数据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宏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在全球金融海啸肆虐的2009年,依靠四大专利产品二氧化硫脲、过碳酸钠、糠醛及糠醇,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其中,二氧化硫脲产品的全球占有率高达65%以上,过碳酸钠达25%左右,糠醇达15%以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二氧化硫脲、糠醇、糠醛生产基地和过碳酸钠生产供应商。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笔者对宏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走进宏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一股浓烈的创新气息迎面而来。“公司成立于1998年,目前已拥有年产5万吨二氧化硫脲、15万吨过碳酸钠、10万吨高纯级糠醇、2万吨糠醛、2万吨双氧水的全套生产装置,主要产品有二氧化硫脲、过碳酸钠、糠醇、糠醛、双氧水等。”宏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志勇告诉笔者。
据了解,宏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该公司副总经理宋建德回忆,公司成立之初,仅有3个反应釜、十几名员工,总资产不足5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总经理陈志勇只能生产、销售、技术、市场、管理一把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陈志勇深刻体会到,没有一手“绝活儿”,企业就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生存。
主意拿定,立即行动,首先从人才培养抓起。陈志勇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广纳贤才,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研发队伍。目前,该公司600多名员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到了60%以上,其中包括博士5名、硕士4名;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16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5人,教授级高工3人。
在此基础上,公司还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定了各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设立专人负责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日常管理;制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将公司的主要产品、工艺技术和设备申请专利,形成严密的专利保护网络;组织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和专利法律知识培训;初步建立了管道修复行业专题专利数据库。目前,该公司已申请专利12件,获得授权7件,其主要产品二氧化硫脲、过碳酸钠、糠醛、糠醇等,全部拥有核心技术专利,并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
面对铺天盖地、纷繁复杂的科技信息,公司选派专人负责建立、管理知识产权信息档案,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实施全程专利信息检索与跟踪——在项目立项前、技术研发过程中及产品上市销售后,都要进行专利信息的跟踪检索,既规避了侵权风险,又能始终勇立科技创新潮头,做行业的“领头雁”。
谈及激励员工创新的措施,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周星奎滔滔不绝:“公司与全体员工签订了《保密协议》,以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明确了发明人与公司的利益分配,制订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以及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或在有效制止侵权、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方面成绩显著的员工,公司将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而对于那些侵犯公司知识产权,造成专利技术流失的责任人,公司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陈志勇踌躇满志:“我们长远的发展规划是建成两个中心、两个基地——两个中心是指过氧化物工程技术中心与呋喃树脂工程技术中心;两个基地是过氧化物生产基地与呋喃树脂系列产品基地。依据这一发展规划,公司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对创新成果申请专利,并在国内外进行商标注册,以形成专利产品和自主品牌。通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努力使公司成为国内过氧化物与呋喃系列产品最大的生产基地和该领域的技术领先者,大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力争到2011年,公司专利拥有量达30件以上,并在全部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注册商标,实现企业上市和长远发展。”
上一条:没有记录 下一条:没有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