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滨海高新讯 高校大量科研成果“苦无用武之地”,企业为寻求自主研发之路“绞尽脑汁”……为促进本市科技“小巨人”发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昨天上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专利周天津地区活动启动仪式上,本市首家专利流转储备中心成立。东丽区知识产权局与兰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签约,两所高校的近百件专利将由专利“中心”代理,直至找到“好婆家”实施成果转化。
市知识产权局负责人介绍,在高校的科研过程中,每年都会有大量专利成果产生,然而将其实施转化,用于生产的比例并不高,成果“束之高阁”的同时高校每年还要为各项专利负担大笔的维护费用;而企业为寻求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有效专利转化率基本可以达100%。本市首家专利流转储备中心的成立,正是为了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帮助企业“借力”高校内的专家、学者的智慧,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据了解,东丽区知识产权局与兰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签约后,“中心”将进一步挑选,代理这些专利并负责专利的维护费用。3年内,“中心”为专利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后,签约各方将按照分成的形式享受专利转让带来的经济效益。下一步,市知识产权局还将陆续推动本市各区县的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尽快成立“专利流转储备中心”,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的同时,帮助本市企业尽快走上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之路,促进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上一条:没有记录 下一条:没有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