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十一五”信息化规划为目标,扎实推进专利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了规划的各项任务。
“十一五” 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了三大业务系统建设,专利审查进入无纸化“E时代”,建成中国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为十大重点产业振兴服务。与“十五”相比,“十一五”中国专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取得显著成效。
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启动
“十一五”期间,专利信息化发展健康快速,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信息化服务初具规模的同时,开始着眼规划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工作。
建设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专利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利用,不仅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支持和保障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国家知识产权局按照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在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于2009年11月研究制定了《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划建设包括国家专利数据中心、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和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在内的三级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要求各级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建设全国专利信息服务体系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抓紧抓好。
按照《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0年全面启动三级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框架的建设和完善工作——2010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北京召开“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研讨会”,邀请局内相关部门和地方知识产权局共同研究讨论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同年4月,制定《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设立办法》,并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申报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通知》,要求各申报单位按照规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报送申报材料;2010年10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方案评审会”在京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评审专家组”对申报单位进行评审,产生5个入选单位,并在其中设立1个作为试点单位;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不断致力于完善国家专利数据中心的建设并全面铺开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了全国47个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提供世界主要国家的专利数据库、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工具以及硬件设备,为地方知识产权局提供专利信息服务奠定基础。如已开通的上海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收集了近80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的5000余万条专利文献数据(占全球所有专利文献的90%以上),整合了专利分析、评估、预警、转化和管理等服务功能,能满足不同用户对专利信息应用的需求。目前,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为“十二五”的良好开局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我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主动开展了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的专利信息合作工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网”和“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提供了专利数据和专利信息应用工具,促进专利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利用。
上一条:没有记录 下一条:没有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