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 报讯 衡阳高新区正全力升级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已敲定了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工业增加值3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50亿元的发展目标。5月6日下午,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来衡现场考察调研,为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升级建设“把脉开方”。市委书记张文雄,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自银参加考察。
12项专利填补国内空白
5月6日下午,刚刚进入夏日的衡阳处处呈现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曹健林一行从特变电工到亚新科,再到共创光伏、衡钢集团、镭目科技等企业深入调研,充分肯定了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强劲的创新能力,指出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起点比较高,基础也比较雄厚。
据了解,作为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区,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长为代表衡阳高新科技的核心力量。目前已经形成了深圳工业园、台湾工业园、外资工业园、电子信息创业园、钢管深加工集聚区等极具特色的核心产业园区。其中以高新区无缝钢管及深加工产业为核心的集聚区在2010年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衡阳高新区拥有1.5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40余家研发机构,其中博士后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输变电产品检验监测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园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37家,创新型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463个,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90%,每千人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数达10件。园区企业获得科技进步奖51项,各类专利授权289项,其中,12项专利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衡阳高新区瞄准“国家级”
衡阳高新区已锁定“国家级高新区”的新目标。
按照规划,衡阳高新区将全力打造湘南地区科技创新的综合示范区、产业技术转移升级的承载区、科技产业化体制改革的先行区、现代化的和谐新城区。力争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工业增加值3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50亿元;到2020年基本实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军用通讯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个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的创新产业集群,建设1—2个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
5月6日下午,在现场调研之后的座谈会上,曹健林用“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面貌变化大”形容此次衡阳之行的总体印象。并为衡阳高新区的升级建设现场“支招”。
曹健林建议进一步做好建设规划,整合研发力量,加大人才培养,强化企业关联度,做深做长产业链;注重招“科”引“智”和改革创新,加大科技投入。
曹健林还表示,将一如既往,努力支持衡阳高新区的建设发展。
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张志宏,省政府科技顾问曾庆炎莅衡参加了考察调研。市领导严志辉、王雄飞、朱玉萍、雷良玉、陈新文等也参加了调研及座谈会。
上一条:没有记录 下一条:没有记录 |